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是自我超越的80年
中国军队,瞄准世界趋势
自我超越的80年
苏恩泽: 中国人民解放军80年的历史,是从仅仅关注“中国特点”到瞄准“世界趋势”的不断发展的历史。在我军实现的历次重大转变中,最为明显的,莫过于从“小米加步枪”到“飞机加大炮”的大幅度跨越了。这种“科技与军事融合”,正是我军从关注“中国特点”到瞄准“世界趋势”转变的一个里程碑。
今后,“科技与军事融合”仍是我军从关注“中国特点”到瞄准“世界趋势”转变的新的突破口。美国查尔斯中校曾在美国《空军时报》上发表文章说:海湾战争开始,巴格达灯火通明,长达40分钟才实行灯火管制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作者认为,这“显然是故意的”,即故意让美国狂轰滥炸,造成平民大量伤亡,以激起美国内和世界的反战情绪。这一论点正确与否我们暂且不论,但作者随后的分析却值得注意:“事实完全出乎萨达姆预料”,比如,穆珊纳空军基地被夷为平地,而一街之隔的火车站却毫发未动。作者得出结论:“萨达姆最大的失误是:没估计到精确制导”!从中,我们可以体会到:军事指挥家不懂科技就不懂战争。
张伊宁:我军建军80年的历史反映了一个事实,这就是我们的军队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军队,革命精神非常强、超越精神非常强、自我超越精神非常强。20世纪70年代以来,世界范围出现了一股新军事变革浪潮。但不幸的是,世界新军事变革并没有给这个世界带来和平、稳定和发展。不同于当今世界其他某些国家的军事变革,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其目的完完全全是为了避免战争、维护和平,这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一个根本点。
有一点必须强调,虽然我们军队的使命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发生了不小的变化,但保存自己、消灭敌人的这种军事活动的基本要求没有变。外交上、经济上可以讲共赢,军事斗争领域很难共赢。军事活动本身是一种暴力,在当今世界当然要慎用,中国也需要和平发展,但是一旦需要动用军事手段,就只相信胜利。
李杰:总结海军发展的经验,可以发现中国各个时期的几代伟人都提出了建立强大海军的思想,但只有从1949年开始,建立强大海军才成为可能。人民海军历经近60年的建设与发展,战斗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,但与世界强国海军相比,中国的海军建设,尤其是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,与大国地位还不完全相称。即使在亚太地区,乃至东北亚地区,中国的海上力量也并不占绝对优势,中国海军还不具备很强的远海机动作战能力。2005年印尼发生海啸,中国虽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物资,但因输送手段不足,很多只能委托他国军队转接运送。近年来,我国国家海洋利益进一步拓展,海洋资源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,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,海上通道日益成为对外贸易运输的命脉;而与此同时,我国海洋权益纠纷、海洋领土争端等所面临的挑战也在日益增加,这些都要求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力量。
杨承军: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奋斗,第二炮兵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。在导弹武器装备建设上,实现了更新换代,打击威力显著增强,武器命中精度不断提高,作战准备反应时间不断缩短,防卫能力以及机械化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,战场体系和后勤保障、装备保障体系不断完善,已经形成了有效的核与常规“双重威慑、双重作战”能力。具备了有效履行保卫国家安全、维护世界和平使命的军事能力。
赵智印:我注意到一个现象,现在媒体在对安全问题的报道中,对非传统安全强调过多,比如反恐、环保。事实上,军事安全问题更应该得到强调,军事学者不能跟着国际政治学学者跑。新世纪新阶段,要求我军不仅要关注国家生存利益,还要关注国家发展利益;不仅要维护国家领土、领海、领空安全,还要维护电磁空间、太空、海洋和其他方面的国家安全;不仅要应对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面临的传统安全威胁,还要应对以恐怖主义为重点的非传统安全威胁;不仅要重视军事安全、政治安全,还要重视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;不仅要维护国家改革、发展、稳定大局,还要维护世界和平、促进共同发展。当然,军队的天职是打仗,最重要的还是要准备应付各种战争。
李晓凤:上世纪90年代以来,我军的卫勤保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。比如,全军医学科技系统先后研制了8大系列108种科技含量高、战术技术性能好的卫勤装备,对我军在未来作战环境中恢复、保持和提高战斗力具有重要功效。
重大军事变革伴随着艰难和痛苦
苏恩泽:遗憾的是,我国、我军目前还存在着“科技与军事分离”的“两张皮”现象。比如,我们对高科技的学习往往不深入、不到位,只讲一半。正因为对高科技的学习不够,才会轻信一些媒体的误导,将高科技兵器的功能说得神乎其神。事实上,任何高科技都是有光圈、有阴影的。举个例子来说,伊拉克战争期间,美国轰炸伊拉克发电机,发电机的外面有一层钢筋水泥的保护层,第一个导弹将保护层打出一个洞来,第二个导弹从这个洞钻进去,在里面把发电机炸掉。这确实是事实,但如果讲到此为止,那就容易产生误导。难道美国的导弹具有“智能性”吗?其实,实现这种打击效果,是因为旁边还有美国的飞机,由驾驶员给第二颗导弹定位。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一半。
回顾以前的成绩,人们很容易想到“两弹一星”,但钱学森还有一句话,他认为“两弹一星”是一得,我们还有一失,这就是微电子。正因为微电子抓晚了,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与很多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。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,这样纪念建军80周年才有意义。
张伊宁:回顾建军80年的历史以及中国军队实现的每一次自我超越,似乎三言两语就可以总结出大体的脉络,有的甚至还进入了文学作品,当今的读者读起来津津有味。但事实上,每一次重大的军事决策都伴随着艰难和痛苦,充滿矛盾、斗争和反复,甚至付出血的代价,历史就是这么严酷。今天中国军队面临新的历史条件,面临新世纪新阶段的新使命,可以说是机遇前所未有,挑战也前所未有,挑战恐怕更多一些。中国军队改革的方向是对的,具体的实施方法、步骤还在摸索。
李杰:曾有统计显示,中国海上的兵员数量是世界第二,仅次于美国,而舰艇数量为世界第一。尽管数量占优,但质量却不占优。比如,我们的舰艇吨位较小,技术也不够先进,综合作战能力还不太强,指挥、通信的互通、互联、互操作与强国海军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。因此,在谈成就和进步的时候,我们还需要冷静思考现在的不足。要想打赢明天的信息化海战,就必须加速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,加速推进人民海军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,真正实现海军建设的跨越式发展,这还要我们做出艰苦的努力。
杨承军:为了使我军在新形势下有一个更好、更快的发展,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发展目标。当前,美军、俄军等已完成了2030年前的发展规划,我们也应科学论证我军的建设发展问题。到2007年6月底,美国陆海空三军的比例分别是35%,38.6%,26.4%,战略导弹部队三军都有,约占15.2%,而我军当前陆军的比例还高达近50%,可见我军高技术军种的比例还需要进一步扩大。此外,我们应积极研发针对性强、符合对特定对象作战的武器装备,而不是泛泛地照抄照搬美国模式。在核武器发展上,遵循“精干有效”的指导思想,突破隐身、变轨等领域的技术难点,并能够有效提高突防能力,形成有效的核威慑。在常规武器的发展上,应遵循“足够有效”的指导思想,积极发展高精度、机动能力强的导弹,并不断缩短发射准备时间,具备同时在多个方向作战,并打赢战争的能力。
同时,理论创新也必不可少。我国自1964年拥有了核武器后,一直强调核力量的威慑作用与非实战性使用。我们理解“威慑”是一种力求避免战争、制约战争,区别于实战的非战争军事斗争形式,不是打仗;美国人则认为“威慑”包括实战,打仗也是威慑。在多种场合下,中美官员、学者都各执一词,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述,造成了对我国核战略的解释的混乱。对此,要进一步进行理论阐述,打破核领域的所谓“中国威胁论”。
如何看待“中国军事威胁论”
杨承军:面对“中国威胁论”,我们必须加大正面宣传,加大军事透明度。让外界了解到中国的情况:中国还没有统一,海洋权益的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,国家的经济利益严重依赖海外,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提供有效的保护。此外,加强交流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。
赵智印:中国缺乏的是话语权,外界的言论影响了中国,我们的言论却无法影响外界。中国既没有威胁世界其他国家的主观意图,也没有威胁其他国家的必要与可能。中国选择的是依靠自己的资源、智慧与辛勤劳动发展自己的和平道路。我们发展的是自卫的力量,而不是进攻的力量。当今世界还不太平,中国的领土主权与安全还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挑战,我们不能不发展必要的力量,这是所有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。
李杰:“中国威胁论”讲得最厉害的,往往是那些军事开支最多、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,因为他们要维护他们的绝对优势,巩固世界霸主地位。比如,中国还没有航空母舰,就有人宣扬“中国航母威胁论”,说中国发展航母对周边国家构成了威胁,而事实是亚太许多国家都已发展了航母,而美国更是拥有12艘满载排水量8万吨以上的大型航母,并在全世界各大洋都建有军事基地,掌控全球所有重要的海峡通道,其游弋的触角几乎伸向各个水域。由此可见,这到底是谁威胁了谁呢?
张伊宁:我们不能回避“中国威胁论”,但必须搞清楚“中国威胁论”的目的。在战略上,千万不要跟着别人走,把所谓消除“中国威胁论”的影响作为自己的某种战略目标。但在战术上,则需要重视,要区别不同的情况。对于别有用心的人,不要寄希望他们改变看法,只能在“有理有利有节”的前提下回击他们。对于不了解真相的人,则要加大宣传力度。应该承认世界上有不少人不了解中国,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还不够大,一旦有事,世界上许多国家听不到中国的陈述,看不到中国的电视节目,他们看的是BBC、CNN。
苏恩泽:对“中国威胁论”应该淡化处理。“中国威胁论”其实是某些国家不健康的心态,他们担心自己的优势地位丧失,于是开始找各种借口敲打中国。今后即使中国做得再好,“中国威胁论”的声音也不会完全消失。这也许是中国成长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。
对中国军队来说,更重要的是,不要让这种干扰影响我们瞄准“世界趋势”的战略。中国军队瞄准“世界趋势”,与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流是一致的。瞄准“世界趋势”不是瞄准所谓“美国型”,而是在各方面实现现代化、实现最优化、实现高效率。中国历来强调“中国特色”,就是强调从中国的具体国情、军情出发,不能脱离这个实际,但“中国特色”是指发展的道路,而不是指发展的水平,绝不是什么“低标准”、“低水平”的代名词。中国军事最终要跟上世界发展潮流,站到世界发展前列。在瞄准“世界趋势”的过程中,中国必须避免的是学什么都只学一半,学了人家的缺点,没学到人家的优点。比如重大军事建设项目,我们不能有任何动摇。世界上有什么好东西,中国都应力争去搞,这是大国的标志。“中国特色”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搞这个,不能搞那个。事实上,最后中国一定要拿出好东西来。
|